每日科研进展 l 2022.05.07 l RNAi在害虫防控应用中实验参数的设计与指导

 

RNAi在害虫防控应用中实验参数的设计与指导

 

RNAi技术通过抑制靶标物种特定的基因,导致发育缺陷、死亡和行为改变,进而达到害虫防控的目的。但是目前对于RNAi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研究不太规范。该论文对于已经发表过的实验数据,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分析,预测与RNAi试验有效性相关的因素。结果表明,针对于RNAi实验,响应时间和目标基因是最重要的变量,其次是dsRNA使用剂量、dsRNA长度以及所选择的目标物种(图 1)。该篇论文对标准化RNAi实验开展提供一定的指导,以加速RNAi作为防治害虫的有效工具的开发。

 

 

1. 影响RNAi效果的实验因素变量分析

 

该研究共调查了350篇论文,经过筛选,82篇研究RNAi害虫防治的文章被用来进一步分析。结果共包含979个数据点,来源于8个目的54种昆虫。

 

靶标基因

 

靶标基因是影响RNAi效率的重要因素。首先将不同昆虫的靶标基因进行分析,使用果蝇的同源基因进行命名后,归一处理后靶标基因数目为192个,其中Vha及其subunits在数据集中数量最高(n = 51),占所有使用的目标基因的7.4%。统计分析后,VhaAcechitinaseCOPI coatomercellulase是研究最多的五类靶标基因,占基因总数的24.5%(图 2)。

2. RNAi实验常用靶标基因统计与分布

 

 使用较低剂量(0.027~24 μg)的dsRNA,抑制Vha基因,对双翅目、鞘翅目、半翅目、和鳞翅目昆虫的平均致死率为70%±26.7%

 

响应时间

 

不同研究报告显示RNAi实验产生最大死亡率的时间不同。例如,在烟粉虱中,抑制Vha基因的表达,48h死亡率能够达到70%。但是,在温带臭虫中,使用0.5~0.05μgdsVha注射处理,28天后死亡率达到80~85%。在德国小蠊中,通过饲喂的方法,抑制tub基因的表达,16天后,死亡率大于60%。饲喂鳞翅目昆虫美洲棉铃虫针对PBAN基因的dsRNA20天后,死亡率达到70%以上。这些结果表明,实验的持续时间对死亡率似乎有明显的影响。

 

dsRNA长度

 

RNAi实验中,用到的dsRNA长度各异,多数是100bp800bp之间,甚至包含1872bp的全长CDS全长序列。对dsRNA长度分析统计显示,125bp~628bp之间的序列,能够引起有效的RNAi效应。

 

此外,在果蝇细胞系中,针对于Sid1基因的研究表明,使用100bpdsRNA,相比与500bpdsRNA,需要1001000倍的剂量才能达到相同的沉默效果。

 

对秀丽隐杆线虫、双斑点线虫、叶螨、赤拟谷盗等进行试验分析发现,目前对无脊椎动物的研究结果表明,最佳的dsRNA长度可能在100~ 600 bp之间。

 

昆虫类型

 

具有较高RNAi效率的昆虫,研究的也就更多。目前文献中,对于鞘翅目,其次是鳞翅目和半翅目昆虫研究的最多,这三类昆虫中,不管是通过注射还是饲喂dsRNA,均能够引起较强烈的RNAi效应。其它目的昆虫研究的相对较少。直翅目、缨翅目、双翅目和膜翅目的代表性较低。在所有被调查的目的昆虫中,RNAi引起的昆虫死亡率各不相同。同时,很多目的昆虫的RNAi通路核心基因已经被证实,但是在直翅目和双翅目中,对于其核心机制以及系统性了解的缺乏,可能限制了RNAi效应。

 

使用剂量

 

应用于昆虫的dsRNA剂量在数据集中范围很广,统计结果表明没有发现剂量效应对死亡率的明显证据。然而,也有个别报告显示剂量与死亡率之间存在正线性关系。报道的最低使用剂量是将cactus基因的dsRNA注射进赤拟谷盗中,使用的dsRNA长度为485bp,剂量为1.5E-08μg。该剂量在16天内导致目标昆虫75%的死亡率,剂量提高100倍后,能够使得死亡率增加到90%。此外,针对于4龄东亚飞蝗,注射20μg针对于Dicer基因的dsRNA,引起的死亡率达到64%,这个剂量与已经报道的最少使用剂量相差13亿倍。而在斜纹夜蛾成虫中,针对于PBAN基因注射高剂量的dsRNA,引起的致死率为0%

 

饲喂剂量不能像注射一样量化,因为不确定有多少可用的dsRNA被昆虫摄取。但是可诱导死亡的dsRNA剂量的变化比注射试验窄,最大和最小剂量之间的变化范围为800倍(最小= 0.5μg,最大= 400μg)。在玉米根虫成虫中,在饲料中使用0.5μg针对于Laccase2VhadsRNA,能够引起目标昆虫高达60%的死亡率。在饲喂实验中,用到的最高剂量是针对于东方果蝇核糖体蛋白RpL基因的dsRNA,使用剂量达到400 μg,然而并没有产生明显的致死效应。

 

使用方法

 

针对于调查数据来看,饲喂dsRNA是最常见的方法(n = 441),其次是注射dsRNAn = 431)。统计分析结果显示,饲喂似乎显示了与注射相似的死亡率。饲喂方法包括人工饲料、转基因植物、浸渍叶片、转基因细菌、简单dsRNA溶液,均能引起显著的死亡率(高达100%)。

 

该研究论文通过对相关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与总结,确定了能够影响昆虫RNAi效率的因素,为RNAi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帮助。

 

原文链接:

https://doi.org/10.1002/ps.6884

 

上海植生优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:致力于RNA生物农药的研发和应用
 
关注我们:

 

英文首页    行业动态    每日科研进展 l 2022.05.07 l RNAi在害虫防控应用中实验参数的设计与指导

→跳转公众号